割裂的互联网:流量与科技人才
早上起来看到大家都在热议59个APPs在印度被下架的事情。我找到Times of India上关于这件事的视频,标题是这样的:
印度的电子电信和技术管理局官方宣布的APP有这些,从类别来看都是社交和工具类有大量用户和很高应用市场排名的APPs。
1. TikTok
2. Shareit
3. Kwai
4. UC Browser
5. Baidu map
6. Shein
7. Clash of Kings
8. DU battery saver
9. Helo
10. Likee
11. YouCam makeup
12. Mi Community
13. CM Browers
14. Virus Cleaner
15. APUS Browser
16. ROMWE
17. Club Factory
18. Newsdog
19. Beutry Plus
20. WeChat
21. UC News
22. QQ Mail
23. Weibo
24. Xender
25. QQ Music
26. QQ Newsfeed
27. Bigo Live
28. SelfieCity
29. Mail Master
30. Parallel Space
31. Mi Video Call – Xiaomi
32. WeSync
33. ES File Explorer
34. Viva Video – QU Video Inc
35. Meitu
36. Vigo Video
37. New Video Status
38. DU Recorder
39. Vault- Hide
40. Cache Cleaner DU App studio
41. DU Cleaner
42. DU Browser
43. Hago Play With New Friends
44. Cam Scanner
45. Clean Master – Cheetah Mobile
46. Wonder Camera
47. Photo Wonder
48. QQ Player
49. We Meet
50. Sweet Selfie
51. Baidu Translate
52. Vmate
53. QQ International
54. QQ Security Center
55. QQ Launcher
56. U Video
57. V fly Status Video
58. Mobile Legends
59. DU Privacy
读完这则新闻,不仅意识我们已经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竞争格局,这个竞争格局不是以国土面积、人口多少和手里有多少现金储备来判断谁强谁弱的。
如果印度当政者用来博弈与中国的力量角逐已经用上了让APP下架的手段,那么反过来看中国、韩国和俄罗斯当年在搜索引擎市场上的做法也不奇怪。
这个事情的背后核心我认为是对科技和人才的争夺。
我之前曾经撰文专门谈过创新者、范内瓦尔.布什教授和数据科学人才的的关系。
IT,或者说信息技术产业是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文明发展进步速度最快的,而美国两个国内最著名的科技园区(加州的“硅谷”和波士顿128号公路的“高科技走廊”)的诞生都凝结了布什的心血。
我们现在了解熟悉的硅谷,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的科技孵化缩影,放大到全美乃至全球,影响了无数科技产业的创新者。硅谷之父”的弗雷德里克·特曼的导师就是布什教授。
在布什教授推动的科技园区政策中,政府扮演了设计鼓励科技创新政策者的角色,大学提供了大量优质的科研人员、科研成果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企业则通过商业运作不断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收入,我们都熟悉的搜索引擎谷歌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硅谷创新型企业,从斯坦福校园一步步走向互联网行业巨头,并在重组变成Alphabet后,大力推动AI的技术普及。
而美国的巨大市场也是谷歌和Facebook这样科技企业的市场试验基础。
大家不觉得,中国这几年巨大的市场也是造就了以上59个APPs成功的主要因素吗?吴晓波先生最新的书籍“水大鱼大”不就是谈的这个核心因素么?
所以对于印度政府的这个做法,看起来很恶毒,但其根本目的还是要给印度的IT产业留出一个“保护区”,用市场来换取IT产业的发展。
其实这种“墙”并非印度独有,欧盟对谷歌每年的罚金(用GDPR作为武器)也是一种,只不过那是美国企业的痛,咱们不关心而已。
从产业深刻的角度来说,在今后10年的期间,IT产业早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相对大的国家都不想在人工智能、数据隐私和移动互联网产业上受到另一个大国的技术制约。
还有一点:如果印度大批创业企业都依赖中国APP的流量分发能力,这情何以堪?
为了做对比,我们看看谷歌和脸书这些年的变化,让后大家把59个APP里面流量巨大的APP一个个琢磨下,或许就明白为什么印度一定要这样干了。
18年,经济学人杂志曾有一篇文章,谈了这个话题“Google和Facebook停止了正面竞争,继续聚焦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2014年以前,有很多人使用Google、Facebook和Amazon的服务。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使用这三家科技巨头的服务(以下简称GOOG, FB, AMZN)。这几年间,虽然网站的用户界面和功能看起来没有大的改变,但事实上,网站的核心驱动力已彻底改变,这3家科技巨头正引领着这场变革。
从2014年到现在,网站似乎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GOOG和FB已逐渐占据了超过70%的网络流量。
互联网本身的发展速度从未减缓过,过去的几年里,互联网用户量和网站数量都在增长:
(数据来源: https://news.netcraft.com/archives/category/web-server-survey and http://www.internetlivestats.com/internet-users/)
过去4年,互联网流量的市场份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网站似乎没有产生大的改变,但GOOG和FB已逐渐占据了超过70%的网络流量。无论全球范围还是拉丁美洲,移动互联网都贡献了大部分网络流量。2015年,仅GOOG和FB就占据了60%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到2016年底,这个数字增长到70%。在移动设备上,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使用GOOG和FB的服务,其他移动APP和网站只能争夺剩余的30%流量。
(数据来源: https://www.sandvine.com/resources/global-internet-phenomena/2016/north-america-and-latin-america.html)
传媒类网站改变了以往的生存模式,转向依靠GOOG-FB的流量为生。
传媒类网站的运营情况也证明了GOOG和FB的强大影响力。除了GOOG和FB的产品外,媒体通常是最受欢迎的网站。例如,最受欢迎的10大网站排行中,美国和巴西有6个媒体网站上榜,英国有5个上榜。
那么传媒类网站从哪里获取流量呢?2014年以前,Google搜索引擎大约可以带来35%的流量,为了使更多的用户通过Google搜索引擎找到自己的网站,搜索引擎进行优化(SEO)是网站开发人员的必修课。尽管如此,仍然有超过50%的流量来自其他各种渠道。2014年以前,SEO的重要程度远高于FB展示量。然而在接下来3年,FB不断壮大,占据了约45%的流量入口,超过了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FB展示量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到2017年,Google和Facebook已成为传媒类网站的两大流量支柱。
(数据来源: https://blog.parse.ly/post/2855/facebook-continues-to-beat-google-in-sending-traffic-to-top-publishers/)
传媒类网站和这两大巨头的关系非常紧张。2014年,FB推出了Facebook Paper(FB旗下新闻阅读软件),希望提升其在新闻资讯领域的市场份额。虽然Paper项目以失败告终,但FB仍希望通过Facebook Instant Articles来继续执行其战略。依靠社交网络流量生存的传媒类网站,在巨头的威胁面前,只能通过停止向Instant Articles提供内容来应对挑战。
与此同时,GOOG也意识到它的搜索流量不再增加,而FB的流量却逐年递增,于是GOOG推出了类似Instant Articles的产品Accelerated Mobile Pages(AMP),通过自己的内容源提供新闻资讯,不再仅仅扮演导流者的角色。与应对FB的策略类似,传媒类网站通过停止提供内容,并向大众揭露搜索巨头对垄断新闻资讯的野心,以压制其行为。
数据显示Facebook(以下简称FB)在网络的影响力极速提升,而Google(以下简称GOOG搜索引擎的影响力并没有大的改变。FB究竟获得了多大的成功?什么又是这个成功的标志性事件?2014年以前,两家公司都提供多样的网络服务。GOOG还没有成为Alphabet,所以它涉足的领域相对分散。GOOG曾试图进入社交领域,先后推出了GoogleWave、Google Buzz,Orkut和Google+。GOOG总共收购了18家社交媒体类的公司,仅2010年就收购了5家。FB也曾通过与微软Bing合作,尝试入局搜索领域。
2014年,FB显然开始重组架构,集中发展社交业务。2014年2月,FB收购了WhatsApp,价格大约是GOOG收购YouTube的11倍。同年12月,FB取消了与微软公司Bing的合作。Facebook.com用户留存率稳定增长(请参考以下图表)。拥有四大产品(Facebook,WhatsApp,Messenger,Instagram)的FB已然成为网络社交的超级力量。
(Sources: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346167/facebook-global-dau/ and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64810/number-of-monthly-active-facebook-users-worldwide/)
相似的,GOOG也在2014年开始重组架构,发力人工智能领域。2014年1月,GOOG收购了DeepMind。同年9月,GOOG永久关闭了Orkut(他们为数不多的社交类产品之一,在某些国家有过短暂的成功)。似乎经过多月的企业管理会议,2015年8月,GOOG宣布成立Alphabet母公司。这次重构非常重要,因为可以让新GOOG专注于主营的互联网产品(与主营互联网产品不是非常相关的业务被划分到其他独立公司)。GOOG认为,单一的搜索市场不会有美好的未来,于是宣布转型为“从搜索到推荐”(来自EricSchmid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g_KxXhhsGg)和成为一个“人工智能驱动的科技公司”(来自SundarPichai: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Og2BnpBhkM)。当前就互联网主导地位的增长速度,GOOG稍微落后于FB。但是,GOOG拥有技术实力,巨额预算,影响力和对未来的愿景。从长远角度看,其AI技术将在互联网行业扮演重要的角色。GOOG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这些都已经不是4年前的公司了。GOOG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互联网公司,它是一个知识型的互联网公司(the knowledge internet company)。FB也不是一个单纯的互联网公司,它是一个社交型互联网公司(the social internet company)。过去,它们常常相互竞争,这也让互联网市场趋于多样性。然而现在,它们似乎对各自主导方向的优势感到满意,因此我们正在失去以前拥有的多样性。然而,引导我们走向互联网其它领域的是:电商和AMZN(亚马逊)。
AMZN的目标并不集中在是否盈利相反,它的目标是占领市场的领导地位,碾压同在美国的竞争对手。
(Source: https://www.statista.com/chart/4298/amazons-long-term-growth/)
互联网是什么,将成为什么
以上描述的事件和数据显示了在互联网领域,三大互联网巨头如何获得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但是为什么这预示着互联网开始衰落?想要得到答案,我们需要首先思考互联网是什么。
由Tim Berners-Lee领导的小组给互联网最初的定义是:多用户的信息(文档)发布和获取的系统空间。那是一个点对点的网络,不依赖于单一个体。Tim自己也宣称互联网正在走向灭亡:现实的互联网与他想象的已经不再一样了。
从互联网诞生的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虽然我们经历的互联网不是特别完美,但是一直遵循着最初的目的。互联网的多样性让更多的商业有创新和成长的空间,有助于独立爱好社区茁壮成长,也让个人网站可以挂在任何可以使用的物理服务器上。各种各样互联网商业和社区的成功与互联网基础构造的多样性有直接的关系。互联网的开放程度对它的安全、可用、创新和竞争至关重要。
2014年之后,我们开始失去互联网基础结构和经济多样性的优势。想要和AMZN和GOOG云服务竞争是非常困难的,它们已经为其他行业的大量网站提供基础云服务。任何想要获得大量流量的网站都要依靠来自搜索和社交的流量。
读到这里,或许你就理解了任何超级大国都有强烈意愿希望自己国家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在流量和市场份额上可以不受制于人。
那么思考一下,核心的问题是APP好用还是更为根本的人才和机制呢?
中国要在软件业和IT产业上振兴,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人才和机制,以及国家在基础教育和研究上长期投入,而不是靠网上讨论和媒体轰炸。
联系我们解决你的技术驱动和数据决策